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南通开发区实小教育集团> 学科分类> >>正文内容

珠心算

珠心算教学要处理好几个“不等于”

珠心算教学要处理好几个“不等于”

                            如皋市下原小学   焦红亮

珠心算教师都知道“实拨——空拨——看拨——想拨”是学习珠心算,从珠算到心算的一个必经途径。实拨是珠心算的基础,空拨是珠心算能够形成与否的关键,看拨是心算形成的桥梁,想拨是珠心算训练的终极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实际教学中把握好这个“四部曲”旋律是学生珠心算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刚开始接触珠心算的阶段,以实拨为重点。通过熟练的算盘拨珠刺激大脑,逐渐孩子们在脑中留下清晰正确的脑像图。从看盘拨珠开始,直至训练到不看盘拨珠,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在每个知识的新授阶段我们还是要以实拨为主。

在实拨基本熟练后进入空拨环节。由于空拨没有可视的效果,教师很难监控,也很难准确把握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因此很多教者把这个环节仅作为一带而过的训练。其实空拨在珠心算形成过程中是要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训练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近盘仿拨,再空中仿拨(把手举在半空),这样教师能够站在前面观察到整个班级孩子的拨珠动作。从孩子们拨珠动作中监控到学生空拨的真实水平,如果有学生指法错误,动作就会明显与其他同学不协调。空拨相对于实拨而言,由直观到抽象,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训练不扎实孩子们就形不成脑像图或是脑像图不清晰。

有的老师认为在空拨过关以后,看拨就可有可无了。看拨其实相对于空拨而言,是学生由珠算到心算的一个过渡。空拨时,手指的动作带来大脑思维的应急反应,还有一些半直观的成分,而看拨则需要孩子们的大脑中算珠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在由空拨到看拨的环节出现思维的空白。看拨环节,没有盘面,没有动作,教师无法监控。也就导致教学中很多老师无法把控,对于中下生也更是无从抓手,训练得不到落实。在教学中,看拨训练一定要让学生用笔把自己的答案记录在作业本上然后反馈,对于出现错的看拨可以指名让他说说哪一环节出现错误。

在实拨、空拨、看拨训练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想拨计算的训练。想拨要求学生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珠像运动,达到珠心算的目的,它是它是珠心算训练的最终目标。但是教学实际中发现会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很难进入真正的想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脑中珠像图没有真正形成,即使珠像图形成了,也没有能动起来。想拨环节的训练和看拨一样一定要让学生记录结果,以防止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一部分后进生进入不了,宁可慢一些,也要真正的让他们自己去想拨。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处理珠心算这四部曲的时候,教师要处理好几个“不等于”的问题:

一是四部曲的训练不等于程式化训练。有幸参与几次珠心算教学观摩活动,平时也调研的一些珠心算教学的常态课,发现珠心算教学课堂存在着程序化的倾向。难怪一些一线教师会感慨的说:“珠心算教学内容的课堂,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就是这样的一种程式化的操作流程,让人有一种流水线式教学的感觉。我们不能每天每节课都是实拨、空拨、看拨、想拨,更不能每一道题目都是实拨、空拨、看拨、想拨。要结合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有侧重点的进行实拨、空拨、看拨、想拨的训练。

二是强化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训练。珠心算的教学要想达到心算的目标,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先让学生试拨,然后小结出拨珠方法,接着孩子们边拨边说,个人拨、同桌拨、小组拨,全班拨,教师示范拨,电脑演示拨,再加上空拨、看拨、想拨,一道题目会反反复复几十遍,这样机械的重复训练会大大挫伤孩子们学习珠心算的兴趣。当然,珠心算的心算能力必须要靠训练,因此,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要注意研究自己的学生每次训练的强度。要把习惯培养、意志力培养与激发兴趣相结合,逐渐加大训练的强度。

三是全班教学不等于全班统一要求。教学要因材施教,学习珠心算亦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尤其是“实拨、空拨、看拨、想拨”的四部曲,各个孩子弹奏的快慢都不同。在班级授课制下,我们要分层要求,让一部分智力发展较快的孩子尽快进入到想拨的环节,而且尽量提高他们的心算的速度,同时也要允许一部分孩子多在实拨、空拨环节花些时间。尤其是在想拨心算环节,更要注意各个孩子想拨速度上的差异。统一要求只会让一部分慢行者混在当中一无所获。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班级总有后30%左右的孩子思维反应比其他孩子要慢一拍,但是稍微缓一缓、等一等,他们也能跟上。因此,想拨阶段可以多一些看心算写答案,这样快的同学也不会影响到慢的小朋友。如果统一速度想拨心算,只会让这些暂时后进生思维惊慌而不知所措,以至于产生害怕想拨心算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