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十几减8,7》教学反思

教学《十几减8,7》这部分内容,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珠心算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基本技能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本课第一环节中,我设计了珠算基本功的训练,形式多样化,有:全盘练,听数拨珠,看珠说数,看数想珠,含有珠像图的加减法以及找补数。其中还穿插了12-9的拨珠方法,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新授打下铺垫。

计算课是使学生感到比较枯燥的内容,第二环节中的十几减9的口算题,我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授十几减8,7,我创设了去森里王国做客这样一个情景,小熊手上有15个气球,送我们8个,还剩几个?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容易解决的, 15-8等于几,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加算减”计算,所以不强求学生一定要用什么方法。珠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需要讲清楚算理及拨珠指法。15-8,个位不够减,退1加2。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老师示范拨,学生实拨,示范拨,空拨,看拨以及想拨。通过不断的操作,进一步巩固,从而加深学生头脑中珠像图的印象。另外,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计算的方法,符合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教完15-8,我就让学生进行十几减8的练习,巩固几种算法。

第三个环节教学十几减7,设计了一个小白兔跳树桩的情境,列出11-7的算式,,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减8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第四环节就是归纳总结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进步加强对算法的掌握。

上完本节课,我自己总结如下:

1.本课情境到位,练习形式多样如:猴子摘桃子,跳树桩,过独木桥等等,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2.把珠算教学和数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不经意间又掌握了一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数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自己喜欢的都行。

3.在教学11-7这一环节中,存在不足,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再充分些,学生说的时候也没有给充足的时间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