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佳片有约”,育才校区六年级组观后感言

用你的心眼去看世界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开发区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六年级组    郁敏华  

   

        “你什么不明白什么老走神什么不努力?”  

    是不是你也会对孩子说的话?哪句话你对孩子说得最多?扪心自问,这三句我都曽说过,而第二、第三句可能出现的频率更高。从我们口中随意就能说出的这三句话,太没有任何杀伤力,因为它们太普通了,普通得就如同“你怎么不好好吃饭”一样。  

但是,就是这普通的话,对孩子却不普通,《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听了这样的话,学会自己在写上的无力感出不听的姿。但是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些掩饰又被扣上淘气弱智的帽子  

终于,在一次次否定,一遍遍质问的塑造下,一个快乐、自由的孩子消失了,一个孤独、麻木的孩子出现了。《地球上的星星》与《放牛班的春天两部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被放弃的孩子,只有有的被放弃用放来抗,而伊萨的表达方式则是关闭心门,封闭自己。没有人自责,没有人反省,似乎一切都那么的正常。所有处于教育之中的人,不管是教育者,或是被教育者,都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而电影到此为止属于顺叙的拍摄方式也让这一切发生显得正常。  

有人看出了不正常,一个代课的美术老师尼库巴(又是代课老师,美国电影《热血教师》中同样也是代课老师,何以代课老师如的形象如此正面?),一个曾经也有着阅读障碍的人。很多时候,光有爱是不够的,试想,如果尼库巴老师自己不曾有过相同经验,他能理解伊桑吗?有了爱,有了理解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帮助孩子发现自我的方法,帮助孩子回归群体的方法,帮助孩子恢复在老师心中形象的方法。于是,曾经的那个伊桑复活了!  

    毁灭一个孩子,只需要普通的话语,而拯救一个孩子,需要的却比想象中多。

 我们以为我们就处在教育潮流的正中,却不知我们一直在教育本质的表面和边缘处游离。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站在成人的立场,甚至以为老师、家长就是教育的主宰,那么我们的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无效的,甚至是荒诞的。教育不可能被格式化  

 对父母来说,请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孩子,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要走;  

 对同学来说,不要去嘲笑任何似乎比自己的弱的同伴,同伴也会有比你厉害的地方;  

 对老师来说,一定要去理解孩子,在我的教室中,这样一些孩子,或许调皮,或许多动,或许学习差,但在那一去不返的童年,每个孩子,即使是智商在70以下的孩子也有笑的权利。  

 只是,  

 当我们每天只看得见自己的教学任务时,我们还能不能静心去看一看孩子的眼神呢?  

    当我被每天的事扯得支离破碎时,我们能不能耐心地听一听孩子的话语呢?  

 能改变的不是生活,能改变是生活中的我们,  

 我们应该把纷繁复杂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精力去看得更远一些;  

 我们应该当对每一个生命还怀有无比尊重和崇敬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可能看得更多一些……  

 唯有如此,才能看见每一个生命漫长而又匆匆长成的更多表情……  

    用张文亮老师的一篇小文章作为《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的结束语。  

         一只牛去散步   

   

  上帝我一个任叫我一只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牛已尽力爬每次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责备   

  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人家已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   

  牛受了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什么上帝要我一只牛去散步   

  上帝啊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上帝去抓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管什么   

  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   

  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我听到虫   

  我看到天的星斗多亮   

  以前怎么没有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原来上帝是叫我去散步  

 

 

谁来抓住转瞬即逝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六年级组 杨阳  

春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到,等我们感觉到春天的来临时,她有悄无声息地走了。童年,就似这春天一般,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品味的时候她已经远去,只是这春天还能等待来年,而童年却只能在对逝去的回忆中缅怀。  

失落的马修遇见这群孩子,两者颇有点天涯沦落人的味道。马修其貌不扬,没有艺术家的气质,他还是个即将失业的学监,甚至连他的暗恋也遭遇尴尬。而马修从那群让人绝望的顽劣学生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是被忽略的人物。  

不管是《放牛班的春天》,还是《地球上的星星》都是具有类似经 历的 老师解救了学生,这样的命运安排真的让人觉得无奈。  

电影情节从消沉灰暗向积极明朗转变,如同电影中的孩子,从让人不愿靠近到被人欣赏。如果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晦涩孤独到豁然敞亮。尽 管马修 老师最后还是走了,但是他给孩子们留下了礼物,这礼物是孩子对艺术存在的一点欣赏,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热情。教会人学会感激,教会人向善才是教育的关键。  

很多人看到了孩子的幸运,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春天终于绽放,我还看到了马修的幸运,是这群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是这群孩子让马修能再次忠于自己的音乐和尊严,也是这群孩子让马修再次重温了春天的蓬勃与朝气。  

电影中总是存在着让人侧目的感动,或许也是因为现实中的贫瘠。 现实确实很复杂,命运有时也很冷酷,手中的时间也只是有限的24小时,但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马修式的教师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  周为民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关于教育成功与学生成才的影片,它不同于其它影片的暴力和庸俗,它是那么地催人奋进,是如此地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引人至深,影片始终充满阳光和健康,给观众带来精神的抚慰与奋斗的热情。我想无论何人在欣赏着优美音乐的同时,一定会有思想上的深刻感悟。  

 放牛班”这个名字一开始就表明这个班一定是放任自流的,在老师眼中也一定是没有希望的。的确,这所学校表面上是育人场所,实际上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问题少年,他们以搞恶作剧为乐,甚至偷盗、说谎、抽烟,打架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学识浅薄、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校长,还有一个处理教育问题总是简单粗暴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爱的教育的影子,这种封闭式的教育场所多么像一座监狱,尤其是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更显得暗无天日。  

但这一切最终改变了,而且变化如此之大,令所有人吃惊。一切功劳源 于带课 老师克莱门特·马修。他其实是个失败的音乐人,他相貌平平,秃顶,衣着破旧,而他却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他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变得激情四溢,他的教化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动震撼,为之折服,这就是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予我的最直接的启示。  

地位卑微的小人物马修为什么如此令我们感动?在于他能敏锐地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歌的爱好,他能及时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并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进行抗争,最终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当那一群荒诞不羁的孩子被音乐征服,就从此打开他们的内心之门。  

教育虽然需要技巧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耐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孩子的缺点、过错并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他用深沉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的坚冰,改变了他们的冷漠。他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无可救药的孩子是没有的,任何孩子都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歧视、冷遇他们、对他们简单粗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反抗,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为戒。作为教育者,担负着救治灵魂的重任。如果中国多些马修式的人物,我们也一定能迎来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