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撬重物的窍门》

撬重物的窍门

执教:郭世卫  学校启东市善成小学

内容来源:苏教年级

教学年级:年级

教学目标:

类别

描述

课标参考

科学观念

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使用撬棍这类杠杆机械可以省力。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找杠杆的支点,初步判断是否省力。

4、8、45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实验,理解省力的意义。建构“省力——真的会省力?——为什么会省力?”逻辑思维模型,建立证据链,发现支点对撬重物用力的影响。

5、10、43

探究实践

通过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体验,学会设计实验、讨论改进、实施方案,掌握杠杆使用时的省力窍门。通过测量,学会用数据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培养证据意识。

5、12、46

态度责任

培养在合作讨论中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规范实验的科学态度培养基于证据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养成反思的习惯。

5、14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构“省力——真的会省力?——为什么会省力?”的逻辑思维模型,建立证据链,发现支点对撬重物用力的影响。

难点:学会设计实验、讨论改进、实施方案。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杠杆使用时的省力窍门。

教学准备:

木条、小木块(三角形)、重物、钩码盒、压力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实物投影、希沃课件。

教学流程图(问题链):

1.生活体验,发现撬重物省力。

2.真的会省力?

3.为什么会省力?

4.生活中的杠杆,找支点。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撬重物

1.体验撬重物

情景:记号笔被压在重物箱下面。

谈话:老师的一支记号笔被压在这个重物箱下面,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拿出来?

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吗?(生成:撬棍撬)

出示一根铁棍,无法操作。怎么办?还要一个支撑物。(生演示撬重物)。

交流:原先徒手把一端抬起。我们借助撬棍,也可成功撬起它。

追问:能说说使用撬棍有什么好处?(板书:省力)

2.观察撬棍

提问:撬重物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工具?又是怎样撬动的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板书:撬棍、重物、支撑物(支点)、用力压。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撬重物的窍门。(板书课题)

二、验证性实验——真的会省力?

提问:大家都认为用撬棍撬重物是省力的,真的会省力吗?(板书:?)

模拟演示实验:撬起重物,最少用几个钩码?

出示器材:木条、三角形木块、重物盒(2.6牛)、钩码盒。

提问: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思考: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模拟撬重物?

讨论交流:木条相当于撬棍,木块相当于支点,重物盒是重物,钩码可以代替用力。

模拟演示实验:用钩码撬起重物。

生成:最少用2个钩码撬起。

追问:现在能比较出省力吗?

小结:2个钩码是1牛,1牛把2.6牛的重物撬起来了,说明使用撬棍是省力的。

三、探究性实验——为什么会省力?

提问:为什么会省力呢?猜一猜:会与什么有关?(板书:为什么?)

生成:支点的位置。

猜想:支点移动,用力会怎样变化?

探究实验:支点对撬重物用力的影响

1.讨论设计实验(小组讨论)

①需要什么器材?②记录哪些数据?③小组怎样分工?

谈话:为了方便,用力大小用压力测力计测量。(出示压力测力计)

测量要领:1.握稳下压;2.刚好撬起;3.平视读数。

上台演示测量,全班提醒操作要领。提醒:不要压到桌面,这样用力就会变大。

谈话:请小组讨论如何设计的。

生成:通过交流讨论,生成实验记录单,明确操作步骤,小组分工合理。

提醒:1.数据全部记录好后,分析数据,小组内讨论,写出我们的发现。

2.实验结束后,器材整理放入盒内,还到指定位置。

2.开展小组实验:支点对撬重物用力的影响。

3.组织汇报交流:

①指名汇报:实验数据,交流发现。  

各组查验,自评与互评。

②提问:观察我们的数据,他们都是省力的吗?又有什么新发现?

一些是省力的;一些是不省力的。

追问:再仔细观察省力与不省力,分别有什么共同点?

③实验中,撬棍在撬动重物时,就是绕着支点转动的。这种工具称作为“杠杆”。

四、生活中杠杆——找支点。

1.羊角锤起钉子。找支点,判断省力。

2.网兜捞物品。找支点,判断是不省力的。思考: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这节科学课有哪些收获?

总结:撬重物的撬棍上都有这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像撬棍这种杠杆类工具的应用,课后再继续研究。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板书设计:

探究支点对撬重物用力的影响(第     小组)

 

提示:用△表示支点位置,并记录物重与用力的大小。

 

我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