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多一份思考,多一份预设----新河校区三年级英语组 教研课

 11月1日下午,新河校区所有英语老师对我上午的教研课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各位前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对英语教学不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学习共同体”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备课方面:思虑不周。

  1、备课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 “Look at me!”这一课内容比较多,难度比之前的四单元要提高了不少,因此在备课环节,我着重于如何让学生去操练句型和单词,重点解决Look at...这一难点句型,让他们会说、会运用。我的基本思想是:由look过渡到Look, this is...,既进行了free talk,又便于为下面的Look at ...做铺垫,然后通过另设情境“what's in the bag”来解决单词教学,而后过渡到课文和生成部分。然而整个教学结构的分布有些“头重脚轻”,在教学设计的安排上有欠考虑,例如:单词可以通过story time来解决,而不需要另设情境。

   2、备课既要重视生成性内容。生成性内容不能只浮于表面,还应重视内在,例如:在本次课的表演环节之后,可以设计5分钟左右的写的内容,让孩子的学习真正落实到笔头上,而不是笑过后就淡忘。

   3、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回顾此课的备课过程,我过分关注了如何备知识,过于在乎内容之间的衔接性和教学流程的合理性,而低估了三年级9班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没有在备课时区预设一下孩子在“fashion show”环节可能会展示什么服装,我需要让他们准备什么,本次上课的活动背景等等,因此孩子们的“fashion show”环节就比较无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磨课方面:缺少对生成性内容的挖掘和思考。

  这次的试上课选在了三一班。三一班的孩子上课参与度积极,因此在磨课过程中没有深入挖掘和思考。在试教的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1、“chant”部分适当缩小难度。在试教中,“make up a new chant”部分并不理想,我的指令语不明确,没有适当的通过小组合作来呈现,孩子直接说有难度。

  2、注重单词的拼读过程。在试教中孩子们的拼读没有先整体读,针对这一部分我进行了改进,后来的教研课中这部分很自然;

  3、评价用语最好通过课文内容呈现时再展示,不要全部放到前面呈现。这一部分做了改进,现在看来,整个教学结构的安排要更加合理。

  4、三一班的孩子服饰展示都与课文内容相关,因此在磨课中没有预设一定的生成性环节。

  三、评课方面:收获颇丰。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集思广益,对我的课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和金点子,开阔了我的思路。

   1、探索“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加强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不少于5分钟的“自主学习”。例如:通过自渎课文,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型;在整堂课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节课要预留一定的课堂检测时间,例如低年级可以设置一些情境用来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中要建立“以先进带后进”的模式,增强小组的合作氛围;

  2、课文设计的结构要合理。导入部分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内然后迅速进入story time,基于文本教学,不要过度另设情景,将新知部分在课文文本情境中解决,给巩固提升环节预留一定空间;story time中的“watch and find”可以改成“look and find",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目标答案,而不是通过看卡通再找,这样易形成混乱;

在巩固提升环节,要事先预设活动,在活动前将活动的要求更加的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孩子的自主预习能力,适当的拓展些服饰的词汇,例如:hat、coat、jacket、dress等,丰富英语教学的生活性;

   3、评价语的设计不要过于单一和死板,在不同的语境中引导孩子的评价语更多元化些,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评价;

   4、教学设计可以更贴近生活,可以结合各种因素例如节日等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例如:近期的万圣节活动,可以通过这一主题,来激发学生展示服装的兴趣,让展示环节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展示而失去其本身的内在。同时适当的对比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教学更加的具有生活性。例如:在西方,人们是怎样去评价他人,赞扬他人的,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更深的体会。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前往优秀教师的途中,我需要不断汲取英语教学的新的观念,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充分上好平时的每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