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彩的课堂所引发的热烈的讨论

 

 周三下午,修真楼二楼办公室济济一堂,新河校区六年级组的9位语文老师就周一李小琴老师的童真课堂《秦兵马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我们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秦兵马俑》这一课的写作思路十分清晰,预习作业中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个想法非常好,可操作性也很强。建议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也可以用学生的思维导图作为板书内容,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思维导图。这样,既把学习引向了纵深,又教给了学生思维导图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课堂伊始的听力训练内容为课文的中心句,既检查了学生听写情况,也直接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听力训练还可以有哪些形式?特别是在课堂上的专项训练还可以安排哪些形式?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老师给我们示范。

3. 整节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发言,彬彬有礼,娓娓道来,不卑不亢,这不是一节两节课能训练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李老师平时的课堂也一定是民主的、畅所欲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享受着交流的快乐。

4. 当然,学生的精彩离不开老师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解读,离不开老师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这堂课上,李老师除了带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外,还重点学习了作者的写作特色,通过讨论不同兵马俑神态互换是否可行,通过动作显示文中表示“拿”的动词,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5.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课的最后,老师布置了具有探索性的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很好!但是不是也要适当地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知识性的作业呢?

6. 课堂上老师补充介绍了里根总统参观秦兵马俑的故事,但我们认为,这节课主要是表现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所以故事内容是不是应该有所取舍,香港媒体对于里根总统的笑谈不是不好,但与本节课关系不大,可以另找合适的时机讲。

以上,是我们集体智慧的体现,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