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听李老师的《秦兵马俑》后

听了李老师的课后,我们组的老师齐聚于寻真楼二楼,开展了评课活动,参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谈了自己的听课感受,现将她们的评课摘录如下:

陈晨:

李老师的这节课将倾听训练,思维导图,小组合作……都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对“擎着”这个词的理解,李老师先是让一个学生来表演这个动作,通过下面学生的纠错这个词的理解慢慢清晰,知道“擎着”是高高地举,也是一种拿,那么李老师又追问“还有哪些词也是表示‘拿’?”学生们又找出了“握着”“举着”等等,最后老师总结:在中文中一个小小的“拿”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这样就让同学们感受到词语的多样性,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

 

季晓波、王玉林:

李晓琴老师她出色的课堂语言,灵巧的课堂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一位“有素养”的语文老师。

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

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李晓琴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不完整时他给于鼓励,孩子答对时就给慷慨鼓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刚刚学习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李晓琴老师在这堂课中也展现了,可见平事她也花了心思进行指导了!

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个显现出李老师的教学具有时代感,但这是不是有些形式化。

 

俞漪:

学生表达能力强,李老师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愿意说敢说,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学生从上课之初表现出来的自信,天真,和谐亲昵的师生情谊就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课末,教师出示各种兵马俑的图片,总结提问:“兵马俑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看着这些兵马俑,你仿佛看到什么?”才子、才女组为代表畅所欲言,学生的回答无一重复,充满想象力。显而易见,这是教师平时课堂的自然体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事物的想象能力,不是一日生成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说:“你希望孩子们变成什么样,朝着方向努力,他们会越来越接近你想要的样子。”

李老师在课文开始用课前的思维导图引入,让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自主解读概括课文。学生的思维导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一幅幅智慧的地图。如果形式能更加固定,可能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太过多样,可能孩子们分享时不容易看懂、理解。另外,如果,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快结束的时候对自己课前的导图进行补充、完善,是不是一种学生习得的最好体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