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访手记(第三期)——交流达共识,沟通促和谐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是家校联系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动态,共同探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新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的发育、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习惯的养成,都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只有家校紧密联系,双方同心协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

这次集中家访,我和俞老师一同去了小孙和小施家。

小孙的妈妈比较热情,担心我们找不到他家,主动开车到校门口来接我们。自从加了我QQ 后,就主动留言,邀请我们老师下次一定要到他家家访。在我们几位老师眼中,小孙是一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成绩优秀,乒乓球、棒球都打得不错,全面发展。在走进他家之前,我就在纳闷,已经足够优秀的小孙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呢?经过家长的反馈,我们才知道虽然小孩在校的表现不错,但最近发现小孩偶尔会有抵触心理,有时还会顶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我们一起分析了原因,现在小孩的青春发育期提前了,自主性也增强了,这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不奇怪,要正确引导。家长也做了自我分析:有时脾气比较暴躁,遇到问题不讲究方法。在愉快的交流中,我们结束了小孙家的家访。

小施家也在这个小区,他妈妈在路口接到我们。小施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听讲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学习成绩不稳定。喜欢参加活动,是校航模组的骨干力量,其实比较聪明,有一定发展空间。全家很乐意接受我们的家访,随后我们就交流分析了小毛病的大危害,家长和老师要齐心协力,共同配合,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较好的成绩,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感悟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和谐一致,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健康地、全面地发展。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要求必须通过教师和家庭进行沟通,家长的想法和期望也通过教师反馈到学校。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有可能达成共识,教师的才能发挥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些都必须通过我们和广大的学生家长接触、交流了解,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服务的有效性。没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