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仅有20岁,他从未上过大学,只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清洁工,可却使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注意到了他,而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教授在黑板栏上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了这个难题。但这位天才也有他不能对付的事情。在一次酒吧滋事斗殴之后,威尔将被法庭宣判送进青少年看护所,数学教授帮助了他,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用尽方法希望他能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有着惊人的高智商的小子洞悉心理而反遭羞辱,于是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西恩•麦克奎尔,来开导这个异常聪明而又前途迷茫的年轻人,在西恩敏锐的洞察,真诚的关心下,威尔开始慢慢的“解冻”,似乎西恩是他的春天,给他的生命带来了生机。在最后一次的辅导中,用同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反复追问威尔,威尔在西恩的逼问下,由无所谓到认真对待,到恼怒,到痛哭流涕,到与西恩紧紧拥抱。威尔在经历一系列的心理感受后,终于充分理解到自己的过去经历不是自己的错,没有必要一直背负着这个包袱而不肯真实面对生活,一直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直用糟蹋自己的才华与别人的真挚感情来逃避人生,他认清楚了自己,找到了追求的目标。
人生无常,宇宙之辽阔,世间之无奇不有,人的内心更是奥妙无穷。在现今的社会中,强大的压力,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总会让我们心中郁郁而疾。这部电影里最让人感动的是心理学家西恩,他以信任和真诚打开了威尔的心房,他就像一个机敏而富有智慧的猎手一样,在桀骜不逊的威尔面前,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娴熟的心理咨询技术捕捉到了威尔的心灵,找到了威尔的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这个富有才华的年青人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使他把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抛诸脑后,重新打开心胸拥抱生命。
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在《致未来的教师》中,谈到一个观点: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中,如何使学生能主动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困难恐怕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如果认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能够顽强的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有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表现差,自尊心一般也比较脆弱,自信心、自制力也不强,长期以来形成了懒散、松懈、意志薄弱、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缺陷。可是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他自己的特点,有他与众不同的长处,有他会另你惊喜的一面。不要对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恨铁不成钢”,教师应该坚信,这些铁是能变成钢的。对待他们,教师要尽一切可能调动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从各个方面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搞好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搞好学习的勇气,在出现反复时,对他们热情关怀,多加鼓励,具体帮助,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他们的转变创造有利的条件。
现代教育素养,要求教师应该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要懂得各种研究学生的方法。作为一个老师,多掌握一样本领,就多了一条跟学生交朋友的途径。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关键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因为学生信任我们,他们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那我们,教师,就要爱护学生的信任。
- 上一篇: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09-09 ]
- 下一篇: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