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学实践 合作探究

        在3月19日的区小学英语五、六年级新教材培训会上,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牛津小学英语新教材5B第三单元story time的语篇教学。我们新河路五年级英语教研组以市十二字课堂教学要求为基本方向,重点围绕学校“教在起点,重在经历,贵在倾听,乐在分享”的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和磨课。

教在起点,引导学生的有效先学。教师的限时讲授,课堂活动的充分开展,都以学生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对于asking the way这篇新授部分占绝大篇幅的文本材料,更是如此。组内老师普遍认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度和相关积累的扎实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以read and understand和find and say两部分构成的导学单。前者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中的生词、句,形成语言支架;后者重在带领学生进入真实情景中,巩固先前自主学习的内容,并为课堂活动铺垫背景知识。  

重在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针对“问路”这一实用性话题,全组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能用英语做事情”的基本教学理念。关注学习结果外,更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相应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型学习活动。如choose and write任务,引导学生在确定语篇中主要地点的同时,习得“at Park Station”“on the street”“next to it”等与位置相关的介词表达;draw the route任务,引导学生在绘制人物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习得“go along this street”“turn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等行动指令的表达。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相对真实和完整的情景中接触、体悟、理解和使用语言,在循序渐进的任务完成和活动实践中习得语言。

         贵在倾听,呵护学生的心理空间。倾听是交往的艺术,对教师而言,更是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新手教师,我往往集中于自己教学步骤的达成和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了对学生反应的把握和深究。教学,不是教师自我欣赏的表演,而是学生充分成长的舞台。教师在课堂话语中,应尽可能的留白,学会倾听。倾听孩子即使错误的表达,而不简单地打断;倾听孩子偶有的迟疑,给予适当的鼓励。反思和探究孩子每一次迟疑、错误、局促不安的背后原因,维护其学习安全的心理空间。通过这几次磨课,深有体会:倾听,要听懂孩子说的,更要听懂孩子没说的。

        乐在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在引导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其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养成。分享与合作,作为积极的情感态度、有效的学习策略、重要的英美文化标志,对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形成颇具意义。课上read in groups,look and say的学习任务,课后draw and say的拓展任务,都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有助于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实现语言的交际应用;在思维碰撞中,迸发新的智慧。组内老师针对试上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均衡分组,避免成员同质化;发挥组长作用、规范活动形式;调动全员、避免合作流于形式。这些建议,使得后来的学生合作学习、共进与成长更为充分。

         从设计思路的逐步形成,到课堂用语的字斟句酌;从任务设置的反复推敲,到活动细节的仔细打磨这节课凝聚了整个教研组及办公室所有老师的探究。置身这样的集体,感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