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网络,走近台湾教师李玉贵

从一年级始,我们每一学期都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外阅读的补充,为很多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在上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一起观看了视频《李玉贵:要做老师先做好读者》,依然感觉在阅读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大的空间。在这周我们一起学习了网络资料:李玉贵老师的阅读课教学《北极熊学游泳》,百度搜索,李老师是台北国语实验小学语文专科教师,本身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阅读推广教育,她所带的一年级每学期孩子们都要读满100本的课外书。从这堂课,我们感受到她的课质朴、简约却让孩子受益匪浅——孩子们从李老师的课上习得了阅读的方法——一读再读,边读边想,看似寻常平淡,却让孩子知道读书时需有怎样的层次,需用怎样的方法,需要做怎样的思考,同时孩子们也得到了最真实的关照和尊重,使他们也能学到并找到阅读的方法,李老师在的课堂伊始课件出示四个学习目标,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这是一个楼梯,希望这40分钟我们能够把楼梯爬完。第一,自己读书,自己提问与追问。第二,读出角色之间的关系。第三,读出说服的好方法。这篇文章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是有秘密的哦,我们要努力读出课文的秘密。第四,文章和我的关系。读完一篇文章,我们要想一想这篇文章跟我有什么关系,不然就白读了,不然就变成只是多读一篇文章的小孩,我们要透过阅读让自己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想法。现在,请你拿起文章,用自己的速度再小声朗读一遍课文。” 这四个层次的目标,也很好地体现了李老师对教材的开发能力。我们一致认为:一篇小文,短短172个字,李老师开发出如此丰厚的学习内容,令人折服。四个层次,涵盖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呈阶梯上升的趋势,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整堂课,更多地更面向了一些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做事最慢的孩子还没有完成老师的任务之前,她不会轻易让孩子们交流。就如李老师在报告中说:“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有’来教室的,你相信孩子们有,他就一定会展示给你看。而展示的前提是给他充分的时间思考,安心书写自己的想法,不要太快听到其他人的想法。”反思我们以前看到的很多公开课,设计是多么精巧,步骤是多么清晰,下课铃响正好结束,一分钟都不会耽误。而学生也是展现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印证老师教学的成功之处。但细细分析会发现,每次公开课只是部分聪明伶俐孩子的天下,而多少普通学生只是置身公开课之外的陪衬?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不给那些慢孩子以时间让他们展现自己,他会更加没有自信。我只想缩小孩子们天生能力的差距。”李老师“相信孩子”的思想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她的学法的指导,我们总结, 有这样的一个过程:1、是通过和学生的谈话引出的,而不是教师告诉的;2、不仅告诉学生要这样学,而且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学;3、不仅让学生知道读书的方式,而且要知道运用这样的读要“读出什么”。这样的学法指导,是切实的,有效的,可操作的。这两次教研活动,我们都从网络获得了新鲜的养料,却也获得了思考与行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