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寻找沿途的风景(一)

 

寻找沿途的风景(一)

 

——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即景之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暮暮朝朝又一载,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

教育,也是一场旅行,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是一段华丽的轨迹。你可以选择终点的距离,亦可以决定走哪条岔路口。我们所走的路可能不是最近的,但欣赏沿途的风景不也很惬意?

这漫长的教育旅行之路,我们选择了“自然分材教学”的研究。一路摸索,一路坚行,但不忘沿途的风景。

田老师的课:

田启亮老师执教了《旋转》这一课。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借助“自然分材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教学。在“感情调节”阶段,我们从复习已经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入手,有效的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引入新课。然后通过研究生活中常见的转杆的旋转运动,找到旋转的三要素。接着从线段的旋转逐步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通过“反思诊断”找出图形旋转的判断方法。最后在“课堂作业”环节利用小转盘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同学自己总结的图形旋转的判断方法进行练习验证,在练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再进行“反思诊断”,逐步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田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明白,“自然分材”要有教师的托举,要有有效的情感沟通,要有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同时让我们知道,小组合作不是流于形式,小组内的“自然分材”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汤老师的课:

汤春锋老师执教了《轴对称图形》一课。这节课既是校内的教研课,也是对三年级家长委员会全体成员开的一节展示课。这一课在备课时倾注了三四年级全体数学老师的智慧。“感情调节”和学生聊了一些旅游胜地,欣赏了世界名胜,学生在感受世界名胜古迹魅力的同时,也初步体验了“对称”的美感,为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独特的美感埋下伏笔。“普补分读”让学生明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知者先行”研究的是对称轴的条数,通过小组合作,“知者”带领着“不知者”一同解决难题。最后的欣赏环节又是一次充满美感的“感情调节”。

当然,我们对“自然分材教学法”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还处在摸索阶段,尤其在“智者先行”“问题跟踪”阶段还没有完善的操作模式,但是我们也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定能利用“自然分材教学法”理论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