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读、说、写、评”作文教学四部曲

“读、说、写、评”作文教学四部曲

                                 ——三年级下《习作四》教后记

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仿到作,循序渐进。要提高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效率,读写结合训练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而习作模仿范文,又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先由生活中的谈话引出课题——《学写对话》,并带领学生仔细阅读例文《乌鸦反哺》,体会文中有关对话的写法,其间注意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明白想要写清楚对话,必须写明是谁说的,说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把提示语补充完整,想一想人们说话时的样子,从而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文时,适当变换提示语的位置,不仅可以使文章变得灵活而不呆板,更能体现出人物当时说话的心情。根据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又引出了标点的不同使用情况。最后,我对例文的脉络“听、问、想”进行了总结。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张志公认为:“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是不行的。”我带领学生深入了阅读范文,剖析范文,充分发挥了例文的引领、示范作用,以例文为拐棍,助学生走好习作之路。

读完例文,孩子们个个胸有成与,跃跃欲试。我选择了三幅图中间的那幅让同学们观察、交流。因为中间那幅相对于第一幅小兔子摘蘑菇和第三幅买文具来说,难度稍大一些,当然,图上的景物越多、越复杂,孩子们发挥想象的空间便也越大。在课堂中,由扶到放,我设计了两个片段练习以巩固孩子写对话的本领,先出示片段填空,让学生填一填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并引导孩子想象人物说话时的样子,体会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情的词语。之后出示“这时,一个微弱的声音传过来‘小燕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对话、表演。最后我再集中出示几条“温馨提示”,让学生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根据对话写作的几个要点,尝试续写。

 “讲评重于指导。”这是管建刚关于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主张。在课堂的最后,我把学生的作文放到投影仪下,让小作者自豪地把写完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了别人的作文,各抒己见,给予了小作者高度的赏识,他们总能在其中找出一些亮点,比如,某个词用得准确、某个提示语写得很精彩;比如,提示语后的标点用得准确;再如,“哇”这个语气词用得好。在赞赏的同时,他们还努力为小文章“治病”,指出文章的一些不足。在这样的评讲中,孩子们逐步树立起了读者意识,以读者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增强了修改意识与能力,这对他们日后形成自己独立的习作观,涌现“创造性表述”提供了基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其实在写对话时,我们也可以省略提示语,在事后的批改作文中,我发现一些学生为了写提示语而写提示语。课堂中,我虽然提及要根据人物的心情来确定提示语,却忽视了对此进行强调,从而避免牵强地使用提示语。

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作文起步阶段,而我也走在作文教学的起步路上,就让我们跟着管建刚大师的脚步,在与实践相结合的漫长教育生涯中,伴着作文教学“读、说、写、评”四部曲,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