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朵迎春的花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万东慧
空中飞舞的风筝
请你别停下
飞往大海
飘向高空
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呐
率性的旅行
醉人的回旋
纯真的爱啊
循着你的轨迹
飞翔……
那些童声的独唱、合唱、多声部轮唱,纯净得有如天鹅的白羽,温柔拂过灵魂深处。在黑暗的空间里,我仿佛看到了广辽的天空,自在的风筝,青翠的绿地,可爱的孩子在奔跑,风筝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和欢笑,一路高飞,一路欢歌……如此的美,震撼人心。当追求与梦想用音乐诠释,当那样一班孩子投入地歌唱,你不免红了眼圈。
秃顶,圆脸,矮胖身材,马修外形并不讨喜,但是随着影片的进展,你开始喜欢他。一方面源于音乐的魅力。当他捏着圆圆的拳头,片刻的宁静过后,指挥棒轻轻一挥,美妙的旋律骤然响起,那一刻,他的眼里,隐隐透出惊喜、骄傲、甚至还有一点点的得意时,你不禁怦然心动,为音乐所感染,为他此时的情绪而感动。此时,你真想是其中的一个孩子,站在他的对面高歌,感受他眼神的赞许和抚爱。
另一方面,更源于他的正直、善良,对孩子的隐忍与宽容。每次唱歌前,把小小的皮比诺抱上桌子,做指挥助理,他拿着指挥棒摆动,皮比诺看着钟摆晃动,幽默而温情;一直做乐谱架的孩子,开始替他叫屈,但看到马修每次开唱前在他头上轻轻一按,这一按,温情无限,在那短短的一秒内,觉得做乐谱架也是一种幸福。女贵族来视察时,犯了错误的莫朗,被孤立,缩在墙角,眼神落寞,让人心疼。最终,老师伸出双手无声的召唤,澄净的童音响起,那时孩子的眼神,惊喜中盛满感激。此时的马修不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是学监,只是一个平凡和蔼的人,那么熟悉而亲切。
影片中,无数次合唱的镜头,旋律响起时,镜头立马转为近景,如此清晰地看到孩子们的眼睛,盛着欢笑、盛着向往,盛满小天使们快乐的理想。曾经的放荡不羁、为所欲为,敌视,甚至恶意的攻击,在一次次飘渺空灵的歌声中,随风散去,杳无踪迹。这是音乐的魔力,更是爱的奇迹。有爱熔铸的音乐,充盈着无尽的美。仙乐飘飘,宛若泉水丁冬,奏响孩子们稚嫩的心弦。甚至古板苛厉的校长也脱去外衣,趁其不备,偷射一球。歌声中,春天探过高高、粗糙的砖墙,来到了“池塘之底”,来到了孩子们身边。
影片中的这所学校,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不思进取,甚至嚣张暴戾。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衬托下,更显得不和谐,从内心里说,很少会有人喜欢这样的孩子,不仅不喜欢,甚至还会厌恶。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些孩子未免是可怜的。马克思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差别远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小得多,他们的鸿沟是后天的分工形成的。”孩子之间的差异显然不是他生而带之,而是后天环境所造成的。没有人生来邪恶,他们的一切是成人世界一手捏就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在影片中,与马修相对的是校长,他擅长以“恶”制“恶”,治理的结果是学生更加嚣张乖戾,学校真如其名——“池塘之底”,阴暗压抑,宛若监狱。 而马修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温暖与光明,他用熔铸着爱的音乐消融了孩子们心头的坚冰,歌声使得校园绿意萌动,春天来了。
但很显然,爱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应该是全民性的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团体的参入,建立新的“爱”的文化,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学会爱和宽容。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爱,即便影片中那位一心想着晋职高升的校长也有,关键在于爱的深度,爱的科学。 曾看过一个年轻的父亲教孩子背书,几遍后,孩子还不熟,父亲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哪,我都会了,你还不会!”孩子的眼神转瞬暗淡。父亲无意的话语,大大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长此以往,这样的评价教育,这个孩子最终会怎样?可想而知。严厉是爱,但尊重和呵护是前提。尤其是那些被漠视的孩子,你的鼓励和微笑,不知会被他们在一天中偷偷拿出来品味多久。
影片中,令人感动的镜头很多,然而,明白影片并不完美,不完美的影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完美的故事,然而生活就是如此,正因为不完美,所以要反省,所以要寻求。莫朗在马修走后上了音乐学校,满溢温情关爱的音乐让他尽释内心冰冻,与母亲紧紧相拥,天赋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皮比诺呢,跟随马修离去,相信也会有不错的前景。然而,那个被误解了的孩子蒙丹“春天”始终离他很远,最终以那样极端的方式报复了学校。山坡上,他吸着烟,看着学校黑烟滚滚,转身时冷冷的眼神,让人心颤,他最终走向何方?还有的孩子呢,他们能否遇到一个真正温情的校长,会不会再遇到马修这样的老师,属于他们的春天是否能延其一生?但愿,放牛班的春天,不只是影片结尾处,踏着歌声,门口绿意短暂的一瞥。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
孩子们迷了路
向他们伸出手
拉他们一把
步向往后的日子
……
爱,是美妙的旋律,牵引着孩子,走出困惑;爱,是风筝的引线,引领孩子,看到了自由;爱,更是一朵迎春的花,为孩子们唤回了久违的春天。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倪媛媛
这是一个普通的梦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叫我第一名》是一部非常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学生看了可以学会尊重身边的弱势群体,老师看了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年轻人看了可以增强工作的信心,家长看了可以改变审视子女的态度。
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Brad Cohen是一个身患妥瑞氏症的青年,这是一种奇怪的病症,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某种奇怪的声音而不能自控。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Brad的病被老师视为捣乱,被同学视为笑柄,甚至被父亲视为耻辱!但Brad是一位坚强的人,他不甘被疾病打败,对梦想永不放弃,经历了二十多次的面试,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教师!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Brad Cohen不被打败的精神。六岁起这种奇怪的疾病成了Brad的终身伙伴,不能控制,更不能痊愈。尽管 任教的 老师常常会因为他在上课时发出怪声将他赶出教室,同学因为他的异常举止嘲笑他、戏弄他、远离他,但他仍未被疾病所打败。有一次母亲带他到教堂去参加一个互助会,母亲想让他知道其他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是如何融入社会的,但结果令人失望,这些互助会中的人全都成了妥瑞氏症的俘虏,除了Brad。Brad的一席话让我颇为感动,他说:“那些得了妥瑞氏症的人都被疾病打败了,而我绝对不会被轻易打败!”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Brad在应聘教师的职位时,即使遇到重重困难,却总是不妥协不放弃。
成功总喜欢眷顾那些肯努力付出的人,Brad不但得到了教师这份工作,而且还取得了年度最佳教师奖。他不但战胜了疾病,战胜了自己,更战胜了许许多多的正常人。“不要让任何东西阻止你追求梦想的脚步!” Brad说到做到,他的梦想成真了!Brad Cohen是真实存在着的,作为他的同行,我感到惭愧!和他相比,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没有疾病的困扰与羁绊,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也不多,但我却没有Brad身上这种不被打败的精神,遇到小挫折往往选择放弃或另辟蹊径,所以梦想仍旧还是梦想。作为他的同行,Brad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他让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不放弃,敢于向困难挑战,我们的梦想就能实现。
Brad为什么能成为年度最佳教师?为什么学生这么喜欢上Brad的课?这一点非常值得思考。他的班上有个叫Thomas的小家伙,不守纪律、不爱学习、爱讲脏话,是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学生。Thomas是所有问题学生的一个缩影,对这种学生,教师常常会表现出抱怨、生气、绝望,并最终让其自生自灭,似乎所有的错都在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但Brad却用实际行动改变了Thomas,这要何等的耐心与爱心!“敢于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是Brad要传递给学生的一种信念,但我认为这其实是Brad在自己童年的痛苦经历中总结出来最想告诉老师的一句话。“敢于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这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所有老师的教学理念,或者说是真心爱学生的前提,有了对学生的包容,才能真正成就孩子的未来。
在这部影片中,我不但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而且也看到了一位优秀校长的身影。正是这位校长和Brad的一番简单对话,消除了老师和同学对Brad的歧视,治愈了Brad自卑的心灵,更让Brad从小树立了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的志向。“简短的话语,简单的教育,却好像为广阔的新世界打开了一扇门。我知道,不管将来有没有妥瑞氏症的纠缠,我一定要成为一名教师!” 从Brad的自述可知,他的世界光明了。这位校长是真正懂得教育的好校长,他的教育无痕,却改变了Brad一生的命运。
无论是这位校长,还是成为教师后的Brad,都是我们的楷模,他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意义所在。
梦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城燕
总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梦,现在何方?是在泥土中培育着,颤抖着身躯成长?是在羽翼的支持下,坚定着信念飞翔?亦或是已然被现实的利刃刺中割伤,被厚厚的尘土所掩埋?
梦始
当我们呱呱坠地,因着湛蓝的天空、平静的湖水、悦耳的声音……每个人,总会升起丝丝对生活的期待,便是这希冀,梦,开始孕育。
我愿相信,每个梦,在最初是澄净的、纯粹的。或许带些稚气的任性,但最初开始的心必定是在那刻悸动着,恍若欲逃离胸腔,在风中恣肆翩舞。
对于世界,想用眼去看、用心去体会、用思想去铭记。初衷是一致的,是你我不同,所以梦的呈现形式变得不一。所以,有了兰彻和拉加的工程师之梦,有了法罕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愿,有了芸芸众生无数的小念。
梦续
纷扰的尘世间,许多的梦都未曾胎死腹中,旅途绕过千千万,结果却同样是奔赴破灭。何故?因着独立于本体身心之外的因素,太多太多。好像点点粉尘,随着日积月累,竟也累积了厚厚几寸;宛如丝丝年华,不觉间荡涤所有,让年轻的眼角染上了褶皱,跳动的心开始斑驳。
便如影片中的查托,想来当初,他也是怀揣着一颗成为工程师的心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只是学校宣传的“检查学生的标准只有第一”,迫使着他开始动摇,倒向,最终走上了逆径。再如那让人痛恨又可悲的教导主任,由于他对学校宗旨的贯彻执行,间接扼杀了多少美好的梦,多少可爱的生命。然而,我亦相信,当初,他也是怀着教出真正可爱而优秀的学生这样的信念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
这是那些做了梦,却真正葬送在梦里的人们。
终究是有些人是做了梦,将梦别在身上,在现实道路中劈开荆棘,颤抖着身躯,却坚定着心,一步步向前的。就像拉加。由家庭环境形成的重压,以教导主任的勒令退学为导火索,致使他自杀。影片中我感动的不是他怎样由断了16根肋骨和双腿中重新站起来,不是这过程中兰彻和法罕等人对他的亲如兄弟般地照料,让我感动的,是那段拉加坐着轮椅面试时的话,是在面临难得的一次面试成功机会时他坚定地说出来的这段话,“断了两条腿,我才真正站了起来,获得这样的生活态度不容易,不能改变。”他淡淡地向考官笑了笑,“你保留岗位,我保留态度”。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态度,寻回的最初的心,最初的梦,此刻,紧紧拽在手中,如何,能放?
梦缘
要做梦,是容易的,只是,要做得起梦,还是需要缘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然而生活在尘世中,没有谁是真正独立的,我们需要依赖家人,依靠他人,而这家人和他人很多时候便是来自于这缘。拉加和法罕都是幸运的,他们都有着梦缘,因为身边有他——兰彻。因着兰彻,他们的学校生活别于他人,他们的梦能坚持下去,他们将梦变为现实,活着从那所学校中走出。
然而,很多他人的梦缘,从哪里寻得呢?且喟叹一声,一切随缘吧。
亲爱的随我行走在一起的人们,我只想说,在我们寻梦的旅途中,不要因为世事的纷扰,忘了当初的那份心情,最初的欣喜,只有不忘本真的心,才会真正强大。
旅途中,累了,倦了,不妨念上一句,“Aal izz well”(一切皆好)这不是懦弱,而是给自己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多添些勇气。
兰彻说,“追随长处,成功伴随你”。
我说:“愿随梦缘,一切皆好。”
《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曹越
重温了一遍《叫我第一名》,结果又是泪留满面,心中充溢着满满的,无以言说的感动……
看第一遍时就被主人公的朗俊的笑颜和百折不屈的精神所吸引,那如沐浴春风的笑脸无法让人想象他是经历过了怎样的人生,他,Brad Cohen,一个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儿,执着着常人从不看好的梦想——当一名教师。这看似平凡的职业梦想对于患有妥瑞氏症的人们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无法掩饰自己错乱的大脑神经传输错误,他们是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小丑”,跳着孤独又冰凉的舞蹈。
当同学 和众多 老师甚至校长将他视为“trouble boy”时,我不敢轻易揣测他的心情,那黯然无光的眼神,那欲哭无泪的神情,那满腹委屈却无言所说的痛苦,挑动着每个人心中那根叫怜悯的心弦。当局者迷的教育环境,使多少类似这样的孩子遭受着误解和冷落,又有多少的世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或者不理解的心理去误解,去歧视这些遭受着心理和生理相煎熬着的孩子。
影片进行到32分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非比寻常,像是雷鸣乍响在了头顶,解开了我观影时的最悬而未决的疑惑,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这样一个成长在校园,被校园冷落的孩子却执着着一定要成为一个教师,而且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好教师。影片中有个大大的智者——麦尔校长,他在全校音乐演出中邀请了Brad Cohen ,让他在众人面前成为另类,让他妥瑞氏症成为众矢之的,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了这个不能安静欣赏音乐会的男孩。但是,这并不是麦尔校长的目的,他让Brad Cohen 站到台前,打开心结勇敢的诉说自己的病苦,让所有的孩子了解了这个无法治愈,却随时躁动不安的妥瑞氏症,Brad Cohen的果敢和与顽疾战斗的意志感染了每个学生,这场音乐会非同一般,成为一场具有杂声却异常动人的美的交响乐,影片中雷鸣的掌声回荡在礼堂,也久久地回荡在我的心中,麦尔校长通过对Brad Cohen的智慧教育,不仅打开了他的心结,更加洗礼了所有学生的内心,不得不让我折服。
什么是好的教育?能让学生深深的敬佩并且以你为榜样不断进取的教育,能让备受病苦折磨的孩子执着成功的教育,能使所有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熏陶和自发给予他人尊重和爱的教育,难道不是好的教育吗?
每个看完影片的人在感叹结局的完美,惊讶Brad Cohen竟然确有其人时,也不得不被主人公的乐观蓬勃的精神所震撼。而我确始终难以忘怀麦尔校长对Brad Cohen的“解救”,这是一种爱的解救,一种心灵的解救,也许她的名字也可以叫做“教育”。
野百合也有春天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玲玲
“永远别说永远,路途上总有事情要我们做。”这是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记住的话。前几天重温了经典,依然感慨颇多,也不禁感叹: 马修 先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一群渴望被理解而又狂傲不羁的孩子,只有面对校长,才能恢复本该的平静。然而, 马修 先生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渐渐地,他们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
从窃取马修的皮包开始,他们渐渐走近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的名词,在只有“行动回应”的教学方式下,这无疑是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野百合的春天即将来临。
在一切渐入正轨之际,由于一场大火,使得 马修 先生被解雇,并告知不得再与孩子见面。当马修再次拎起饱经风霜的皮箱远去时,我们看到一只只飞机从窗口飞降下来,折叠的飞机上写满充满个性而深情款款的语句,也看到一只只幼小的小手在空中飞舞,似是告别,又似是追偿未来。那一刻,画面美到极致,音乐美到极致,人感动到极致......作为教师,其存在的意义与享受的幸福得以呈现。
曾经很多次的想过,现在在你面前喊着老 师 老师的学生,若干年以后他还会记得有这个 王 老师吗。也许,用你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沙红芳
我必须说,这是一部非凡的,不是优秀,好看,非常好看,而是,非凡的电影。
虽说是喜剧,但并没有任何挠人腋窝的地方,笑点大多是黑色幽默,建立于现实的不完美之上;着手于小人物的成长,对现实尖锐的揭示,又让人感到有种卓别林式的高度——批判不是抱怨,是因为关心,想让世界变得更好,想让脆弱的人获得安慰的同时又能反省到自己的软弱。
影片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听不惯那口音浓重的印度味英语,但后来就觉得这也为故事凭添了不少欢乐感。然后就想着想着为毛印度的电影已经达到这么高的哲学高度了……故事中那些现实和夸张的部分衔接得流畅自然,过于苦涩的问题就采用诗化的方法带过,又丝毫不让人觉得是因为导演底气不足无法处理而故意弱化,实在是让人五体投地。当年的那部贫民富翁虽说是印度,但导演还不是印度的,这次的故事和导演&演员全盘印度,就让人不得不引起重视了:当代,只有中国,还没有拍出一部自由勇敢有爱而诗意的电影,注意,当代奥,不要拿以前的经典说事儿。
还有说一下,这个片子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表达是:激情但不煽情。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严厉就严厉,该温柔就温柔,清晰明确不玩暧昧。没有纯粹的坏人,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人,给观众奉献的是真实的感情,虽然结局是只有电影中才有的皆大欢喜,然而既然是梦,何必吝啬于给观众一个好梦?
- 上一篇:有压力,更有动力——四年级语文组参加“踏校行联合送研”活动[ 09-09 ]
- 下一篇:“佳片有约”,育才校区二年级组观后感言[ 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