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我继丁培丽老师之后,执教了6A 第四单元的Then and now语篇。这节课是六年级英语组基于校童真课堂理念的又一次探索,从设计思路的逐步形成,到课堂用语的字斟句酌;从任务设置的反复推敲,到活动细节的仔细打磨,凝聚了整个团队的努力。最终的课堂呈现后,些许释怀中更夹杂着新的思考。
教在起点:Then and now 这篇课文,生词量大,且涉及到较多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的对比。考虑到课堂教学需将重心放在整体语篇的解读和挖掘上,我们把学习新词、词组及文中出现的动词过去式的任务,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课前设计相应的导学单,并在before class环节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希望孩子学在起点。当然,孩子的起点不尽相同,这次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这种差异,所以如何指导孩子特别是基础较薄弱的孩子更有效的先学;是否在课前学习环节就能让孩子合作学习,实现可能情况下更均衡的学前准备,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重在经历: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为了让孩子在“做中学”,我们设计了“看动画找时间”“看图找关键词”“读课文填空”“合作讨论Mike家人的变化”等活动,让孩子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解读文本,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应用与输出。
贵在倾听:这是我做得不够的地方。可能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考虑课堂时间,没有充分地把握学生的状况,倾听孩子的声音。在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上稍显单一,在对课中活动的指导上略显不足,课堂缺少与孩子深度的交流。此外,我也没有倾听孩子心里的声音,没有倾听到他们面对诸多听课老师时的紧张与压力,局促与不安。没能适时地调整他们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更自如地参与学习活动。
乐在分享:本课的分享体现于师生间、学生间多个维度。教师分享了自己童年的照片、现在的照片,孩子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照片,谈论了自身及家人的变化,实现了真实、本质的语言交际。教师通过图片的呈现,分享了对科技引导生活变化的正反两面的观点,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证思维。Retell环节,让孩子脱离书本的复述,促使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开辟自身视角,分享了对Mike家人变化的体悟。分享中碰撞,碰撞中促发的学习,带给课堂别样的惊喜。
- 上一篇:释放天性,捕捉童趣[ 11-18 ]
- 下一篇: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