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课堂,在反思中不断前行的课堂
在吴进华主任的带领下,在六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更在王城燕老师个人精心地准备下,经过两个星期的磨课,我们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童真课堂的教研活动在今天举行,王城燕老师执教了《草原》的第一课时,赵校长、王校长和全校的语文老师齐集藏真楼五楼云教室一,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集体备课的过程让我们每个参与备课的老师都有了收获,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拉近距离
草原是美丽辽阔的,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的,上课伊始,老师播放草原的视频,欣赏相关的音乐,强烈地视觉听觉冲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整体入手,局部突破
对于第一课时的学习,王老师让学生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理清了课文结构层次,即课文分成两部分,一是写景,二是写人,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内容,这部分教学既扎实又真实。
在教学草原风光这一重点段落时,王老师抓住“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等重点词来寻求突破,巧妙设疑、适时展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重点字词、问题中局部突破,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体会描写小丘的语句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了“翠色欲流”的意思,对于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的词语所包含的意境通过结合图片边观察边想象边描述的方法,难点迎刃而解。
在品析语言文字后,王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归整体,利用板书和图片的引导让学生尝试记住文字,切实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大大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是研究探讨还在继续。童真课堂,我们在路上!(撰稿: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