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核心价值观
第二单元 悄悄话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歌曲《小伞花》
学习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小伞花》,并体会到同学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情感。
2、与学生共同参与歌曲的表演和创编,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创造与表演的能力并从中得到快乐。
学习重点:能运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和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小伞花》。
学习难点:能准确掌握顿音的和连续附点音符的唱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活动流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综合训练
(一)创设情境,模仿雨之声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我们一起来猜猜,请看屏幕。”
媒体出示谜面:一只多角亭,没窗又没门。亭外挂珍珠,亭里有人行。(学生说谜底后师出示小花伞)
师:“对,你们真聪明,是伞。看,老师带来了一把漂亮的小花伞,上面开着小花,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把伞上的小花摘下来送给他,加油噢。”(师出示伞)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伞,请看。
(媒体出示各种伞,背景音乐为《小伞花》伴奏)
3、师:“伞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点名说)
4、师:“对,伞作用真大,既可以抵太阳,又可遮风挡雨。看,雨下起来了!(媒体出示小雨,大雨动画配上雨声)
5、师:“同学们,雨呀有很多种,刚刚我们欣赏到的是下小雨和下大雨的情境,那么,当天空下小雨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滴答滴答);
下大雨时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哗啦啦啦)用沙捶来
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雨的脚步声:
“谁用三角铁来演示一下。”(出示三角铁)
“谁来用沙捶来演示一下。 (出示沙锤)
(课件幻灯5)(媒体出示)
1=E 2/4
X X X X ∣X X X X ∣ X 0 ‖
嘀嘀 哒哒 嘀嘀 哒哒 嗒。
哗哗 啦啦 哗啦 啦啦 啦。
(二) 讲述故事,体验雨中爱
1、师“同学们,让我们去看雨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师:“影片中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点名说说)
三、学唱歌曲《小伞花》
(一)学习新歌,探究雨之美
1、师:一把小花伞带来了一段珍贵的友谊。这不是一把普通的伞,是一把友谊伞,是雨中开出的友谊花,听,他们在雨中的歌声多美呀!(课件幻灯7)(媒体演示MP3)
2、“同学们,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吧!”(放数遍)
(1)“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轻轻的唱,模仿小雨的大雨的声音学唱。”(小雨、大雨2遍)
(2)“请你轻轻的唱歌词。”(2遍)(课件幻灯8)(媒体演示有声音乐和歌谱)
3、“你能把你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告诉我们吗?”(点名说,师生共同解决)
师提示:
(1) 顿音唱得短促、有跳跃性;
(2) 长附点注意节奏准确性。
2、齐唱歌曲(放伴奏和歌谱)
3、“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着他们的歌声,传递着老师手上的小花伞,让美好的友谊花也在我们同学之间盛开吧!”(由老师带领学生边演唱歌曲边传伞)(放有声音乐 )
7、“老师为你们撑起一把最美的友谊伞,让我们伴着歌声一起来踩雨吧。”(在老师的带领下,按节奏有规律有秩序的踩雨)
8、“同学们,让我们分成两组,愿意唱歌的同学一组,愿意跳舞的同学一组, 我们一起来载歌载舞吧。(唱歌的学生向外围大圈,跳舞的在中间,老师在正中间表演)(放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听:《雨天等妈妈》
动:歌表演《雨天等妈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参与欣赏、唱歌、表演等活动,从中感受音乐传达的“爱”,增强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爱心。
2、认识附点四分音符,能在曲谱中找出来,并唱出它的时值。
学习重点:感受歌曲的情感和美感
学习难点:学生的综合创造、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歌曲《雨天等妈妈》
1、师生谈话:
同学们,歌曲中的这个情景你经历过吗?想一想,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样照顾我们的?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生回忆并且踊跃发言
今天,下雨了,可妈妈出门的时候忘了带雨伞,这时,你会怎么做呢?
2、引导学生讨论
3、再次听赏歌曲,体验等妈妈的心情
4、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写妈妈的歌曲和诗歌,念一念,唱一唱
5、播放歌曲视频《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跟着哼唱
6、启发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情
7、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一画亲爱的妈妈,伴奏音乐《雨天等妈妈》起
三、歌表演
1、师导入: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念出了对妈妈的爱,也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亲爱的妈妈。那为了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我能为妈妈做什么”呢?
2、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各组讨论如何分配角色,如何编排舞蹈化的表演动作,如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孩子,还有的作为旁白的角色等。
有老师提供背景音乐,各组练习
3、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大家互评
4、评选“最佳表演”、“最佳组合”等
六、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歌曲《共同拥有一个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共同拥有一个家》,体现孩子们对弱势成员的关爱,深刻感受爱在人间的传递。学会思考自己能为别人提供哪些帮助, 并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社会的关爱。
2、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适当地处理强弱力度的对比;了解附点四分音符以及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3、在音乐活动中,能够自然地进行表演;了解SOS儿童村。
学习重、难点:歌曲强弱的处理与情绪的体现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在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鹅毛般的大学纷纷扬扬地下着,大家都待在温暖的家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停顿)。突然。路边传来了一个布娃娃的哭声,她哭得那么伤心,她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她没有家?也没有爸爸妈妈?(停顿)如果你们遇到了哭泣的布娃娃,会怎么做呢?”)
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新课
1、完整听赏歌曲,回答问题。
歌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现这种感觉,你觉得哪种颜色比较适合?老师这有几种颜色,请同学们仔细考虑后进行选择。(分别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
2、同学们的感觉很准确,人们常常用蓝色来表现一种比较忧郁、伤感的情绪。同学们都知道颜色有明暗不同的变化,当颜色越来越暗时,我们的心情就越来越沉重和压抑;当颜色越来越亮时,我们的心情也就越来越轻松和明朗。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聆听歌曲,感受一下随着歌曲旋律变化,蓝色能够产生几次不同的明暗变化?(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三、歌曲教学
1、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乐段,出示歌谱,用la跟伴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说一说该选用哪一种蓝色来表现这段旋律的情绪?颜色亮一点还是暗一点?
这么伤感的音乐,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结合刚才的动画一起来为它添上歌词来唱一唱,好吗?
解决难点:布娃娃,布娃娃(可采用手势来帮助找准音高)
跟伴奏深情演唱歌曲第一段。
2、布娃娃究竟为什么不回家呢?(学生自由回答)
相信它的遭遇也一定很令人同情,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好吗?
出示第二段歌谱以及歌词,跟老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
蓝色在这里进行了变化,那么它的颜色是变暗了还是变亮了呢?让我们一起到歌声中去寻找答案!
听教师弹琴演唱这一段。
跟琴跟唱歌词
(1)解决比较难唱的地方。
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时值要唱满,可以用比较法。
同学们听老师分别唱两种,你觉得哪一种唱法情感更深,更能表现出对布娃娃的关爱之情?
“哦”,一字多音,注意音准与节奏。可以用手画弧线来帮助唱准一字多音。在反复哼唱中思考:这里的一字多音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对布娃娃的关爱和恻隐之心)
(2)布娃娃没有家,没有爸爸和妈妈,看到它这么可怜,我们的心情怎么样啊?(比较沉重、伤感)那么在这里,蓝色应该是变暗还是变亮了呢?(变暗了)
请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略带伤感地来演唱这一乐段。
3、唱第三段歌词,唱完后提问:
(1)看到布娃娃这么凄惨,老师是怎么做的?刚才在演唱这一段时,老师的情绪怎么样?(比较激动)那么此处的蓝色是变暗还是变亮了?(变亮了)
(2)出示歌谱(直接出示色块和情绪)
你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一、三两句完全相同;二、四两句大致相似,旋律走向有些不同,仍可采用手势来帮助找到音高)
(3)学生跟琴完整唱第三段歌词。
解决难点:切分节奏,同样采用比较法,突出强拍,比一比哪种唱法更能表现主人公主动关爱布娃娃的意愿?
结束句的长音处理,此处的长音扩大了“家”的含义,突出了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无限温暖。演唱时应该由弱到强再到弱。(出示渐强渐弱记号)
(4)旋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感情色彩也变得明亮起来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伸出手,献出我们的爱,用最美的歌声来演唱第三乐段!
4、小朋友们唱得可真好!唱出了你们对布娃娃无私的关爱!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完整地来演唱歌曲。注意歌曲三段的不同情绪,以及难点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等地方的手势及动作!
5、这么委婉、深情的音乐,这么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这么投入的演唱,老师也忍不住想要露一手了,听一听,老师运用了怎样的方式?
(1)配乐诗朗诵+表演唱+手语唱,并适当加入动作,最后一句加入手语。
(2)学生学习手语。(两个‘家’根据音高位置,手势也有高低)
(3)一位学生领诵第一、二段,其余学生轻声哼唱第一、二段;第三乐段集体演唱,并加入手语。
结束句的长音处理,演唱时的渐强渐弱可以借助手语的向上推动以及慢慢收回来帮助达到更好的效果。
6、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把朗诵、表演和手语都融入到歌曲中去,完整地把整首歌曲有感情地演绎一次,有没有信心?(提醒学生注意歌曲情绪的表现,以及一些需要用手势来帮助唱准音高的地方,还有附点音符以及最后“家”的强弱处理。)
完整地演唱歌曲,加入适当的动作及分角色表演。
三、拓展
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主人公对布娃娃的关爱之情,布娃娃是幸运的、幸福的! 其实,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感人的事迹!有一些原本平凡朴素的小人物,他们在无情的灾难来临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双手为无数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洒下一米爱的阳光!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内容?觉得哪张照片最让你感动?(多媒体以照片的形式展示非典、雪灾、SOS儿童村等图片,照片切换时随着歌曲伴奏)
教师逐个总结:[爱的延续、爱的守护、爱的传递、爱的奉献……]
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这一切确实令人感动!你们知道是什么让这些感动存在?(爱!)对了,就是爱!(多媒体展示由照片组成的一个大字:爱,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因为有了爱,生活才变得如此温暖和美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手拉着手,把爱心传向整个社会!(师生共同手拉手演唱《爱的奉献》)
四、小结:在全场师生中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 上一篇:数学:《复式统计表 》教学设计[ 03-13 ]
- 下一篇:英语:〈中国梦〉教学设计[ 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