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赏识是人生最好的雕刻师

赏识是人生最好的雕刻师

——我的成长故事

赵建华

 

     我们习惯于用眼睛看别人的故事,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回首来时路,那些并不精彩的故事里也有那么一丝感动,令自己,也令看这故事的人。

     谁不渴望得到欣赏?成长的路上,我幸运着。我永远记住那份仁慈、宽容、博爱,这对于我确立价值的标准、树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进的勇气,真有“功夫在诗外”的作用。

                                     ——摘自《手记》

                    

“我重孙儿不笨”

     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得感谢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很穷,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淳朴、善良、勤劳就是一本最好的书。小时候,我主要是靠他拉扯大的。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连十个数都数不过来,脾气暴躁的父亲总是报以拳脚。每当这个时候,姥姥总是把我保护在他的腋下,怒责父亲:“孩子一打就懂了?我重孙儿不笨!”然后,掰起我的手指头,耐心地数着:“一、二、三……”,吃饭的时候,他还不忘念叨:“重孙儿,去拿筷儿,五个人,拿几根?”他拉着我给鸡喂食,数起了鸡脚……当我一次,一次地数着数,得到姥姥那慈祥的目光时,我小小的心也被快乐填得满满的,那一天,总是阳光灿烂!赞许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善良,这不是从书本中学到的,而是源自我心底的感受。在每个“数数”的日子里,姥姥悄悄地在我成长的心田里种下了勤奋、细腻、善良,以致在今后的岁月,日渐丰盛,心田的杂草自然枯萎。奇迹出现了,不会数数的我,在几门功课里数学学得是最好的,依稀记得,没有几次考试不是满分!

 

“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我的小学、初中生活是在一所“戴帽子”的小学里度过的。这所乡村学校里有我熟悉的一个个老师,默念着这些老师的名字,心中涌动着的,是感恩,是感慨;脑海里浮现的,是如花的微笑,是赞许的目光。使我终身难忘的是一次“窃听”。那是我上初二的一个星期天,我帮母亲去村里的小店打酱油。刚到小店门口,里面就传来教我们自然的于武华老师的声音,惧师的本能让我赶紧退到门外,只听于老师慢条斯理地“点评”着我们村里的几个孩子:“秦伟才是个‘伟才’,赵建华学习用功,能力强,是个‘将才’,刘培峰头脑聪明灵活……这些孩子将来有出息啊!”店里围观的村民有几个还半信半疑:“一个农村的孩子,还有什么大说法?”于老师的话落地有声:“你们看吧,我今天是脸朝南说的!”。好一个脸朝南说的!就是这一句话,让我有了五彩的梦,有了更高的追求。曾记得,晚上复习功课,为了摆脱虫叮蚊咬,我把双脚塞进两只小口坛子;曾记得,中考前的一个学期,肝炎病毒光临我的身躯,我在病床上休息了两个月,肝炎刚痊愈,背上又生脓疮,在休学和参加中考的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天道酬勤”,当年我就以优异成绩录取了如皋师范。当年被于老师看好的秦伟才、刘培峰也成了追梦的性情中人,一个在省重点中学工作,一个去了省烟草专卖局。我们三人曾相约一起回乡村母校感谢“点梦成真”的于老师。在别人对自己的欣赏中获得自信与动力,已经不是写在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经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或许,金秋就在前面的某个驿站静静地等你,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

 

“是个好苗子”

   1985年秋天,刚满18岁的我从如皋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石港小学,踌躇满志地开始了我的教育之旅,一干就是二十年。令我没想到的是,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学校安排我教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一个堂堂男子汉要和那些娃娃们成天呆在一起,我傻眼了:看上去很简单的几个字,却要教学四十分钟;淘气的孩子们常常在课堂上乱成一团,我在一边急得手足无措。也许男人真的不适合做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我的职业选择是否错了?

   一天,老校长任雪三走进了我的课堂,啊?听随堂课!战战兢兢中,我上了一堂语文课,怎么把四十分钟上完的,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我只记得讲的是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诚实的孩子》。可任校长的一番鼓励至今陪伴着我:“到底是个中师生,上的课好哇!是个好苗子!”点燃起的青春激情,其力量的坚毅和执着是不可估量的。

从此,我的办公桌上、枕头边上出现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教育名著。伴着教育名著,我逐渐登上教育的山峦,我在山顶结识布鲁姆,拜访苏霍姆林斯基,与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交流。那充满人的气息和爱的光泽的经典之作,打开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念,更奠定了我做一个真正的教师的精神底子。晨读时,我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词;课外活动时,我和学生一起讲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我把自己融入班级,在孩子们成长的同时,我不断地填补着自己。

   那一段时间,我三天两头请校长听课,每一次我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当校长说我这条改了,我会像一个孩子似的喜不自禁;当校长说不成时,我就在那一条上画一个着重号。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公开教学。那是对全县的语文阅读教学观摩。一次次修正,一次次重来,为了准备这堂课,我“折腾”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留下的汗水,恐怕只有那教材的书页和陪伴我的肆虐的蚊虫才知道。那段时间晚饭后,弟弟和邻居的孩子也经常被我拿来当道具。到后来,我说上句,邻居两岁的孩子都能说出下句。明天就要登台了,我在空教室里进行最后一次练习,竟然忘记了那一天是母亲的生日,家中还有那么多亲戚等着我招呼。公开课上,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时,学生哭了,我哭了,听课的人也哭了,“三情共振”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成功了。

      打那以后,学校把我确定为培养对象,自然露脸的机会就多了,一次公开教学就是一次历练,一次次赛课那是折磨。是啊,人就是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成长起来!我在通州市小语优课评比中夺冠,在南通市小语竞技场上亮相,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为全省师生讲授《可爱的草塘》,送教的足迹踏遍通州大地。

 

“跌个跟头好”

      1990年,我校承担了南通市阅读教学研讨会。学校推荐我承担了其中的一节语文阅读课《凡卡》。当时,我信心百倍,精心设计教案,反复试上推敲,自以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谁料想,在课堂上,平时伶牙利齿的学生却呆若木鸡,把我晾在了讲台上。课堂的气氛犹如课文内容一样压抑、沉闷。课上砸了!我难受极了,丢了自己的脸面不说,连学校的颜面也受损。讨论会上,我一言不发,仿佛自己就是凡卡,痛苦极了!我的师傅——杨谦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两三岁的时候,妈妈扶着你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你不是总想挣脱妈妈的手,迈开脚步走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这就是你的成长,这就是成长之路!也许,当你跌倒的时候,你妈正在一边乐呢。跌个跟头好!记住,在什么地方跌倒,在什么地方站起来!”我幡然醒悟:教学艺术是无止境的。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人扶持,需要人警醒。

     那一年,我主动接受了推广李吉林情境教学的实验任务,我如饥似渴地学习,认真琢磨情境教学的精髓,掌握情境教学的要领,课堂上大胆尝试,俨然成了李吉林老师的“编外徒弟”。经过两年验证性研究,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丰富了我的教学思想,改变了我的教学行为,实验获得了大丰收。1992年,南通市“推李”首轮实验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我校召开。我依然执教的是《凡卡》。我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发展语言,在情境中感受主人公凡卡的遭遇。身临凡卡的苦难生活,孩子们的眼圈红了,听课的老师掏出了手帕……课毕,会场沉默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特级教师施建平老师快步走上讲台握住我的手,代表李老师祝贺我的成功。移植别人优秀的、成功的科研成果,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实验性的实验研究,但对于刚刚踏进教学和科研大门的我来说,不失是一条捷径。从中,我体验到教育科研的过程,夯实了自己的科研基本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994年,我任石港小学校长后,借鉴情境教学的经验,尝试情景管理;受情境教学的启示,走出了一条“写字教学——写字教育”的特色之路。模仿、融合、创新,不就是教育科研进程中三个不同的境界吗?惟有亲历科研的每个阶段,才能获得丰厚的研究经验和人生积累,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他是羽毛球冠军——的弟弟”

   那是1989年的一天。我作为通州市的唯一代表参加南通市首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课评比,各县市都不含糊,派了实力雄厚的选手参加,施建平、陈萍、王向东等“名流”都参加了比赛。比赛是“封闭式”的,九个参赛选手使用同一教材《鲨鱼》,班级和课次都是现场抽签而定。初出茅庐的我,感觉压力很大。特级教师唐铁生老师在预备会上指着我诙谐地向大家介绍,“他就是羽毛球冠军——”他停顿了一下,“的弟弟,赵建华。这是开玩笑的。”活跃的气氛中,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在半天加半夜的课前准备里,我设计了“谜语导入,情境朗读”的教学方法。这一招果然奏效,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心底暗自思忖:羽毛球王国有个赵剑华,教坛上为何就不能有个赵建华?人就是那么奇怪,成长的路上不经意邂逅一个知己,一句哲理,都会为之奋斗一生。如此,我觉得自己成为南通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是偶然中的必然吧。在我任校长的日子里,我努力做好两件事:会为人,会谋事。我认为“只谋事不为人”的是傻把式;“不做事不为人”的是假把式;那些“既为人又谋事”的领导才是真把式。我体会到,校长的地位并不重要,但是校长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那是自己的“运动场”。今天,我虽然没有成为“教育上的赵剑华”,但是我是充实的,快乐的。

 

 

     有人问起我的成长“秘笈”,我的回答是“做老师时,我就对照我自己读书时所喜欢的老师,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尽量做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做校长时,我就对照我自己读书时所喜欢的校长,学习、研究他们欣赏师生生命的多样性,争取做一名能发展学校,促进学生成长的好校长。”

                                            ——摘自《手记》

 

“我得奖啦”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篇学生作文:

     “本次作文比赛,六年级B组一等奖,戴春雨。”颁奖仪式上,赵校长用宏亮的声音宣布着。“真的!”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比赛那天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说句老实话,我在班上不大起眼,什么比赛呀,得奖呀总是跟我无缘。望着那些佼佼者得意地捧回一张张奖状,我只有羡慕的份儿,时常幻想着有那么一天也能站在领奖台上。

     本学期,班主任告诉我们,赵校长实施分层比赛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分成几个参赛组,让每个人都有参赛机会,作文、朗读、写字等比赛,人人参加,分组评选。这不,机会终于来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作文竞赛啊,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一看题目,《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就松了口气,自学校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以后,我班的新鲜事可多了,写什么好呢?我一拍脑袋,对了,我班不是刚刚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星光灿烂”评比活动吗,结果,人人都获得了明星的称号,你是“小时传祥”,他是“小徐悲鸿”,自豪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难道不新鲜吗?主意已定,我“刷刷”地写起来,还真是得心应手呢!

      “啪啪……”热烈的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高兴地走上了领奖台。赵校长笑容可菊地把奖状递到我手里,说:“戴春雨同学,祝贺你取得了成功。”亲切的话语如春风拂面。

       “我们要让每位同学都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让成功的花朵盛开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我认真地倾听着赵校长激动人心的讲话,在心底里说:赵校长,是你给了我成功的机会。

       无论是当教师的时候,还是现在任校长的时候,我总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我们领红纸包?”

     1996年的春节,那是我任校长过的第二个春节。学期结束了,我宣布了一条决定:“今年春节,每个教师都能领到红包!”我们领红包?教师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我们学校,春节发红包那还是头一回。我在末次校务会议上郑重地把红包发到了每个教师的手上,老师们纷纷打开红包,先是一楞,接着聚精会神地翻阅着里面的内容。其实,里面装的哪里是钞票,那是我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和表现,写给每个教师的题为“我感动着……”的一封信,我或叙述他工作中感人的一幕,或流露出对她进步的惊喜,或点击他们的过人之处……我还将这些“欣赏材料”制作成了网页,让大家分享快乐。老师们非常看重这个特殊的红纸包,红纸包给他们以慰藉,以温馨,以鼓舞,以动力。在我们学校,过春节发红包,已经成为习惯、传统,不过现在多了物质奖励。

     一个人最大的领导力就是发现别人长处的能力,因为聚合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人。我们学校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学校电脑房被窃时,学校传达室的工人与小偷进行了搏斗,最终抓住了小偷。事后,社会上有人问他:“你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去跟小偷拼命?”他说:“我们的工作校长都看在眼里,每年校长都表扬我‘传达工作做得很负责’、‘护送学生过马路劳苦功高’。还说向我们致敬。虽然就这么几句简简单单的话,却使我深受感动”。

    欣赏,给教师人性的暖色、人文的关怀,调动了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的精神得到弘扬,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几年中,学校升格为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得益于我们的教师队伍。去年,我也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校长。在我们这片育人的沃土上,教师、校长与学校共同成长着。

 

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力量之源。在别人的赏识中找到人生坐标,获取人格;在欣赏别人的过程中,华升自我,这就是我平凡的人生轨迹。

 

——文章来源:《江苏教育》2005年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