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比较喜欢刘墉的书,觉得他是个很犀利的人,总是能把世间一切看的透彻,写的明白,就算是内心的伤痛,也会扒的血淋淋让你看清楚。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毕竟难得糊涂嘛,如果看的透而悟不透,在感伤中沉沦,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早接触刘墉,是在高中时候,在我哥家翻出一套《萤窗小语》,好几卷,后来占为己有,至今仍躺在我家书橱,书页早已泛黄。依稀记得开卷首语: “人就这么一辈子,说来容易,想来却很深沉,很幸运地拥有了他,不能白来这一遭”。“人就这么一辈子”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初读之时,只有18岁,人生才刚刚开始绽放,哪里会有资格谈人生。然而时至今日,十几年弹指一挥间,短短七个字,道尽无数。既然人就这么一辈子,何不积极去面对?
后来爱上他的《我不是教你诈》,里面写了很多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简单,很直白。每个故事也许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却说不来其中的奥妙。这就是人性。但是从中,也让人明白人要避免偏激、保持谦卑、懂得低头、谨言慎行。这大概就是为人之道。
说了好多,还没切入正题,如果是作文,显然得不到高分。最近读的一本,是他的《生死爱恨一念间》。“有生必有死、有爱就有恨、我们因爱而生、又常怀恨而死、因死而恨,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织这生死爱恨的网、也用一辈子的时间、解那生死爱恨的结、只是看穿了生死爱恨能有多少距离、看破了、生死爱恨只是一念之间。”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大抵就是如此。表面上看起来很多故事都很无情,但读完后会发现,他所想告诉我们的是要学会关爱。“人的一生,如果不能由幼年时的被关怀,成年时的关怀亲人,到有一天,关怀每个人,甚至一草一木,以母亲般的爱,去爱这世上的一切,就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不够伟大,大多数的人都会走完自己平淡的一生。但是多一点爱,少一点恨,是不是会让自己更快乐一点,毕竟,爱与恨,只在一念之间,人能拥有一生,何其幸运,为何不好好把握,积极进取?刘墉说,正因为我们有死的恐惧,所以能珍视生的喜悦,而面对那难免的死亡,与其无谓地逃避,不如作积极的贡献。由创造生命、养育子女,到爱护生命,铺设美好的未来,刘墉的豁达、睿智在字里行间静静地流淌,净化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年纪越大,越发现你不需要心灵鸡汤,你需要的是当头棒喝和醍醐灌顶,相信刘墉的书一定会让你有这样的感受,不妨读一读,冲击一下,然后,更好地去把握明天。
- 上一篇:《长腿叔叔》读后感[ 05-04 ]
- 下一篇:《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 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