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学校“佳片有约,感受教育的真性情”感言征集活动的号召,近些日子,我观看了几部教育类电影。其中,有一部《凤凰琴》,观看时发现好像刚工作那会看过这部电影,现在,已经是有着几十年教学经历的我,再来审视这部电影时,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体悟。
电影讲述的是农村青年张英子到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的故事。跟随着她的目光,我们认识了几位有血有肉的民办教师,感悟到人民教师肩负的责任。余校长带着长年缠绵病榻的妻子,拖着瘦弱的身体,每天还要给十几娃娃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为的是不让孩子们因为路途遥远,吃不上饭而辍学。副校长邓有梅虽一心要转正,但对孩子们的爱也丝毫不马虎,被人追打致伤却死命护住了上级下发的救助款。教导主任孙四海因家境贫寒未能与心爱的人结婚,但仍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动员孩子们挖草药、拣蛇蜕,卖了钱为孩子们买书和学习用品。当张英子争取来了转正名额后,他们又一致放弃了,因为他们觉得希望在年青人身上,更是因为他们知道山里的孩子离不开他们。
影片中最令我感到的就是每周一清晨的升旗仪式。余校长认为那应该是每个人自愿参加的活动。尽管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尽管教师的工资被拖欠了9个月,尽管孩子们不知哪一天就会因为贫穷离开学校,尽管……但竹笛和口琴吹奏的国歌,跟太阳一起冉冉升起的国旗,一个个专注的眼神,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些民办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并且,他们的这种爱已深深感染了山里的孩子,使祖国在他们心中变得那样的神圣,使学校成了山里孩子最向往,最依恋的地方。
影片中那所深山环抱之中,几间破旧的土屋,一个小小的场院,三四个民办教师和一面迎风飘扬的国旗组成的山村小学校,虽然反映的是十几年前山村小学的教育状况,但对于我们来自农村的70后来说,也并不是陌生的。记得我82年入学,当时我们的学校也就两排红瓦房,一个砖垒的司令台,台旁一根长长的毛竹做的旗杆,台前一个大大的土操场。全校六个年级也就百十个学生,七八个老师。每年,印象最深的是开学清除学校的杂草,九月开学,操场上的杂草会长得比每一个小朋友都高的,我们的老师拿着镰刀在前面割草,我们跟着后面忙着捧草,清扫。我们的老师当时也是民办教师,那时他们除了备课,上课,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还要忙着去中师函授,家里的农田只能起早带晚地收拾。当时,他们也像影片中的
想想现在,我们的学生多么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又是多么幸福。此片讲述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的生活似乎很遥远,却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忍受着困乏的物质条件而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民办教师的崇高,更使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读书生活的每一天,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优越的教育环境下,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