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情境课堂,引人入境

 

 

新河路校区四年级语文组 王玲玲

327,我们新河路校区四年级组的所有语文老师在吴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海门市育才小学参加了“南通市小学情境课堂建设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总共开设了四节语文课,一节节情真意切的情境课堂让我感受到情境教学它不仅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而且它也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下面就自己对这次听课的收获做一下简单的汇报:

育才小学何欲琴主任给我们展示了一年级下册的《识字5》。课堂伊始,何老师在黑板上粘贴了图画,把学生带入到了夏天的情境中,在学生认读识字5中的词语后,又让孩子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相对应的图画周围,图文并茂,以醒目直观的方法吸引了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借助情境的设置,“夏天是蝈蝈的歌声”,“夏天是葵花的微笑。”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心中、口中迸发出来。这样用生活展现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征,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黄培老师执教的《石灰吟》一课中,紧紧抓住“千锤百炼”、“烈火焚身”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从而深刻的感受到石灰的高尚品质。教师充分挖掘文本,分步介绍了于谦的一生经历,在情境中让学生反复诵读,一步步地渲染打动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受到石灰正是于谦的自我写照,让他们从内心迸发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心声。

姜华老师的《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中,学生抓住“跟踪”一词,寻找卫星是如何跟踪台风的,从而找到一系列词语:从“狂怒”“狂暴”“暴跳如雷”“泄气”感受貌似强大的台风其实很“软弱”,从“偏偏”“嘲笑”“自豪”等,体会卫星的坚定和自信,学生从这些有描写特色的词中感悟文章的主旨。再通过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育才小学的蒋校长还亲自给我们展示了《渔歌子》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了解诗人,感悟情志”中,蒋校长补充介绍了了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做的一首词,以及张志和的《自叙》,让孩子感悟张志和只羡神仙不羡官,只想做悠闲垂钓人的心态。并让孩子仿写张志和的为何不归?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仿佛已经和词人融为一体,灵动的发言,让领听课的老师也恍如穿越时空,走进了词人的心灵深处。

“学科联动、多元整合”是在这次活动中被提及多次的教学模式。听完讲座,带着好奇,回到家,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查询后,发现对于学科联动的研究各地都在进行,研究的成果形式也各式各样。学科联动作为课程整合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课程结构,采用跨学科主题方式整合原分学科知识体系。打破了原学科以知识为中心的格局,软化了学科的边界,按认识的逻辑顺序去组织课程内容,强调了以问题为中心,重视跨学科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儿童整体地感知和认识世界。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由此我想我们的童话节,它本身不就是大单元活动吗?去年童话节期间,童话节开场方阵演出后,我们又带领孩子们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画童话、做童话手偶、绘童话面具……以后的童话节,我们是否可以联系各个学科,比如:英语学科:教孩子唱英文童话歌曲;数学学科:让孩子们阅读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王国历险记》,观赏《数学荒岛历险记》等等,;来缔造数学的浪漫童话。通过“多科联动、多育互动、多元整合”的方式,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走上课堂舞台的中心。

有位学者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如果将 15 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 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 15 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易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易被接受。我们四年级组会紧跟情境的脚步,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