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教学反思
《识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紧随汉语拼音教学之后的识字课文。它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说用结合,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意识到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
一、情趣导入,认识词语。
先以 “朋友”来设置悬念,再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自己想办法认识字形,最后离开图片、拼音再次认识。从借助图片、字音、字形,一步步上升,直到独立识字。
二、疏通全文,图文牵手。
1.首先,用一句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可以尽情例举早晨所要做的事情,答案不仅仅是书上的,或是贴出的图片,而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期间就渗透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意识到在平日生活中就要注意观察。
2.出示了课文中的词语后,让学生自己利用学过的拼音去读读词语,既让他们利用原有知识自主学习,又适时抽读了解掌握情况,纠正读音,然后同桌间互读互纠,利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小老师的身份互帮互助,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3.这篇识字课文的内容浅显,词义很明确,课文中也有相应的图画。所以在同桌互读前交代一个任务,请读好的同学帮助词宝宝找到图片朋友,让学生明确目标,有目的地完成图文牵手。
三、读准字音,读畅全文。
这是学生初步接触整篇韵文的环节,要能读准、读熟韵文。在学生自读感受的基础上一行行指读。老师可以作示范评价,让学生初步感受评价的方法及标准,再读试着让他们互相评价,所提意见相互交叉、渗透、整和,提高学习效率。
四、记字形,指导书写。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把基本笔画和字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四个字中找找他们已经认识的笔画,这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整体学习四个字的时候,采取的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前先提点几个方面的要求,让他们充分利用时间,有目的、紧凑的学习。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指导书写时,复杂的字让学生描一个写一个,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但要明确,无论是在书空描字还是写字时,都要一笔完成,笔笔到位。
- 上一篇:齐心谋发展,静心待春天[ 12-24 ]
- 下一篇:有你们真好![ 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