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周五,我在三(10)班执教了一堂作文指导课——《仿“石榴”,写“桔子”》。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细致地教孩子去写作文。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在有了一、二年级的写话作为基础,三年级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孩子用准确的书面语言去记录下观察到的,或是经历过的一件事。因此,我和师父秦礼老师便把这次的教研课的目标定在观察写作上。
桔子,是当季最畅销的水果,学生们对于它不陌生。如何把这样一个熟悉的水果能让孩子们写得活泼,可爱,便成了我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此,我选取教材中《石榴》最精彩的两段作为这节课的导入,通过让孩子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这样的修辞手法的妙用,从而让孩子感受文字的神奇魅力。
从教案的设计到课件的制作,师父秦礼老师总是细心的帮我找出还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连如何剥桔子,她都一一指点。这节课,我除了使用多媒体之外,还运用实物,让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桔子的外表、内里。除了师父,组里的其她成员都不厌其烦地帮我一起磨课,指出我还要改进的地方。我想一堂教研课的完成,不仅仅是上课老师的功劳,更是全组人员一起努力的结果。
当然,这堂课也体现了我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回答准确性的判断,我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等。不过,有反思才会有成长,正是因为有了教研这样一个平台,我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往更高的山峰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