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读《牵到河边的马》有感

    最近读了闫学的教育随想《牵到河边的马》,我颇有感触。她的教育生活可谓是一路坎坷一路收获,在32岁时就成为一名年轻的特级教师。她的成长经历对我有很大的触动,下面就结合这本书谈谈我自己的阅读感受。
    首先谈谈本书的名字。“牵到河边的马”引用的是大教育家杜威的话,杜威在谈及“教育即指导”这个问题时曾说:“当别人并不做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或者以不服从为威胁时,我们最意识到需要控制他们,也最意识到可以控制他们的各种影响,于是我们便会强力控制。”杜威的这句话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以形象地比喻成 “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河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这无疑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要更多的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去教育,而不是对孩子“按头强饮”。
    刚开始工作的我,有时会迷茫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每天忙忙碌碌的,希望能做好所有的事,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并且开始怀疑自己。在闫学的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仿若得到了指引一般,心生欢喜。
    闫学的教育生涯在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没有公开课的机会,发展一度受挫,但是她以极大的毅力坚守三尺讲台,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去上,不断地读书学习,发表文章,若干年后,便名声在外,从此崛起自己新的人生之路。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一样,在已经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既来之,则安之,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但如论如何,我们都要积极地生活。作为新教师,压力和挑战不可避免,而这恰恰为我们今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地学习与反思,多阅读,多写作,和书中优秀的教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可以助我迅速成长,这让我坚信: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的确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作为一名一名小学老师,我努力地学习成长,因为我觉得孩子一辈子遇到好老师不容易,所以我们都该努力去做。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坐不住,且经常精神不集中,但我们不能恐吓他们,我们所做的应该是耐心地重复教导,所谓“教你千遍也不厌”,爱心从教,是根本所在。对于孩子来说,我
们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文化、道德、才干带到课堂上,当然,还应该有快乐,要让孩子喜欢我们,我们也得有被喜欢的理由,因此对待工作的每一件事,我们都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尽力去教,自己体会学习的乐趣,并且传导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会学习的乐趣,达到一种教育上的双赢。
     当今,很多教育工作者时而会大声感叹:“人心不古”、“教师难为”,但是我认为我们也许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都知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按这种逻辑,我们更应该从自身突破,想想我们是否已经触及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了?我想当然没有,我们可谓是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绝不能以狭隘的思维阻碍自己,若虑清楚,必须努力超越,保持“在路上”的激情状态,而非职业倦怠,形若不可雕之朽木。要知道,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旦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阅读思考,再用自身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渗透,我们便会真正尝到身为人师的乐趣,才有真正的幸福感,才会尝试到“孔颜之乐”,那是一种自我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满足的乐趣,也是体验自我成长的乐趣,同时也会将自己从蒙昧无知状态超脱出来,将自己从纯粹的自我感觉中超脱出来,将自己从个体生存的狭小空间中超脱出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从此,腹有诗书气自华,老师的气质修养便可以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每个角落,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
    陶行知有言:“唯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不厌的学生。”我想,压力太大,时间太少只是懈怠成长的借口,只会让人从此甘于平庸,然而只要不断地努力,给自己充电加油,永不间断的阅读、思考与实践,我坚信我会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