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细节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积聚到很大。有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小节无伤大雅,何必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段时间拜读了严育洪编著的《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同样感受到这股力量。课堂小细节,教学大文章。平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经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聪明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所以一位专家说“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因此,优秀的课堂品质,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细节。
书中,严育洪老师极其认真地为我们传授了微雕课堂的十二套功夫,79个招术,而且内容涵盖各个学科。这对于一个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来说,尤其难能可贵。实在很难想想一个数学教师评论语文课堂的专业,更难想象一个数学教师竟在语文专家云集的新课改沃土上大胆地站出来为语文教师传授教学的技巧。
有人曾这样理解教学细节,“课堂教学细节犹如一颗颗珠子,如果每一颗珠子打磨得晶莹剔透,那必将是一串美轮美奂的项链。”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表现为多样的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的意义。它形成和产生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是预设点,也可以是生成点。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但无疑它是一个局部甚至是一个细节。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学细节组合起来,可以构成不同的教学现场和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现场和教学过程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独特性。精彩的教学细节不仅可以是教学现场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现场充满着变化和灵动,充满着诗意和创造。
我不由地想起了《九色鹿》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读课文,九色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九色鹿很善良。
生:九色鹿外表很漂亮。
生:九色鹿能够舍己救人,说明它有美好的心灵。
师:是啊,九色鹿不仅外表美,而且内心美,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好呢?
生:九色鹿听到有人呼救,立即跳入水中救人,说明它善良。
师:哪些动词反映了九色鹿动作很快?
师:九色鹿知道救人的后果是什么?
生:暴露自己的行踪,给自己带来危险。
师:但是,它还是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舍己为人。
生:奋不顾身。
(对两个同学的回答老师不置可否,显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
师: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出九色鹿的精神,看老师写出来。(板书:见义勇为)齐读这个词。
师:齐读“九色鹿救人”这一部分,体会它的见义勇为。
师:九色鹿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救那个人,让他活命。
生:它没有想到要那个人报答,只是不能对有人要淹死袖手旁观。
师:舍身救人,不求回报。这正是一种什么精神在闪光?
生:见义勇为。
师:见义勇为是一种行为之美!
任何一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信息都是丰富的。这本来是老师们都懂的问题,但遗憾的是一走入教师实际,面对一篇文本,常常不自觉第过滤掉自己认为属于旁枝末节的情感,忽略处于次要地位的人物,剩下唯一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留下唯一的主角和学生对话。
一节课,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九色鹿不仅行为美,而且语言美,心灵美。但是,这篇文章仅仅写了一只九色鹿吗?显然不是!还有被救的调达,还有一心想用九色鹿毛皮做衣服的王后,还有下令捕捉九色鹿后来放了九色鹿的国王。而且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吗?显然也不是。调达的见利忘义,王后的贪婪任性,国王初始的草率,后来的知错就改都是重要的教育点。文章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物的存在才生动丰满。通过不同心性的比较,九色鹿的美好心灵才凸显出来。既然他们属于一个共同体,相互依存,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舍弃其他,只取其一呢?如果仅仅是因为只有九色鹿身上具有美好的品质,仅仅是因为想让学生品味中学习这份美好,那么这种做法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在这里我特别同意这本书编者的话:“不管《微雕课堂》的组织形态是否完美,不管《微雕课堂》的案例呈现是否完全,不管《微雕课堂》的针对分析是否完善,但只想完成一个心愿,那就是我们的课堂品质能有所提升,这也是《微雕课堂》编写的中心思想。”